我们在修行阿弥陀经的时候,首先要知道的就是阿弥陀经的注音,以及念诵的方法,这样我们坚持的诵读和感悟,才能够知道佛经中讲解的内容是什么,如果师兄实在不能体会到的话,是可以跟我一起去简单的了解阿弥陀经的注解有什么。
1)佛:佛陀之略,译作觉者或智者。觉有觉察、觉悟二义:觉察烦恼,使之不为害,乃一切智也;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,如睡梦之寤,名觉悟,乃一切种智也。觉复有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之义:自觉者,简别于凡夫、外道;觉他者,简别于二乘;觉行圆满者,简别于菩萨。又,经中通常以此称本师释迦牟尼佛。
2)阿弥陀:阿弥陀,译作无量。译名有三:无量寿、无量光、甘露,以此三名依次为法、报、应三身之称号,此为密教之说,显教唯取无量寿、无量光二名。依《无量寿经》,阿弥陀佛有十三称号。《无量寿经》云:“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、无边光佛、无碍光佛、无对光佛、焰王光佛、清净光佛、欢喜光佛、智慧光佛、不断光佛、难思光佛、、无称光佛、超日月光佛。”又,以“阿”为“本不生”之义,名“空谛”;“弥”为“吾我”之义,名随缘之“假谛”;“陀”为“如”之义,名“中谛”。故以“阿弥陀”之三字名空、假、中之“三谛”也。密教之阿弥陀,为大日如来五智之妙观察智所现。
3)经:通题也,契经之简称也。佛所说经,上契诸佛所证之理,下契众生所具之机,故称契经。经者,径也,入道之通途也;经者,经纬也,以种种理令万事经纬分明,有条不紊也;经者,常也,历万世而不变之真理也;经者,线也,贯串种种事理以成文者也;经者,摄化也,摄化种种根机众生令入佛道也。复有,涌泉:义味无穷,至心持诵,可得无量义味也;出生:能生妙善,常诵经者,自可依仗经力,化刚为柔,变愚成智,罪灭福生,成就善法也;绳墨:能为世出世间之楷模,犹木匠之绳墨,立定规矩方圆,以楷定正邪也;显示:能示正性,令读诵者因之而开示悟入也。
4)姚秦:历史上属“东晋十六国”时期,时间上处于公元304--439年间。其时,除东晋外,先后建立一些封建政权,其中有:汉(前赵)、成(成汉)、前凉、后赵(魏)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、后秦、西秦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、南燕、西凉、北燕、夏等国,历史上称为“十六国”。姚秦所指乃后秦姚兴所建之国,以区别于前秦符苌所建之秦国,故名姚秦。
5)三藏法师:三藏,经律论也。经诠定学,律诠戒学,论诠慧学。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为出苦海之津梁,超凡入圣之良药。出家人能通三藏,自利利他者,称三藏法师。
6)鸠摩罗什:具名鸠摩罗什婆,译曰童寿,其父为天竺人,出家至龟兹国,婚于国王之妹,生什。顷之,其母出家,得道果。什年七岁,随母出家,遍游西域,总贯群藉,最善于大乘。时在龟兹秦主符坚建元十九年,使大将吕光伐龟兹,获什而还。至凉州,闻符坚败,因自立。其后,后秦姚兴伐凉降之,什始入长安。兴以国师之礼礼之,仍使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,宣译凡三百八十余卷。秦弘始十一年寂于长安,火化之,薪灭形碎,唯舌不坏。
7)如是我闻:“如是”为佛语。“如”者,真如,如如不动,表佛说之法义万劫不变也;“是”者,真实,表佛说之法乃“真语者、实语者、如语者、不诳语者、不异语者”。“我”为阿难。“如是”为信成就,“我闻”为闻成就。加“时”、“主”(佛)、“地”、“众”,共成“六成就”,为一切经之首。
8)一时:某一时刻或某一时期。由于历史(时间)的差异及地域(空间)的差异,不可能指出确切的时间来。这正体现佛法广大无边,它所指的时空随不同世界而异,模糊反是正确。此“一时”,正表佛愿显现、众生机熟,感应道交之时也。此“一时”亦“六成就”之一也。
9)舍卫国:或云舍婆提,此翻“闻物”,谓宝物多出此城;又翻“丰德”,以此城多出名声之人。天台云,舍卫城又名“舍婆提”者,昔有二仙,弟名舍婆,此云“幼小”;兄名阿跋提,此云“不可害”,合此二名以名此城也。佛在世时,波斯匿王曾居于此,城内有祗园精舍,其地即今印度西北部拉普的河南岸,乌德之东,尼泊尔之南。
10)祗树给孤独园:佛在世时有长者,梵名“须达多”,译曰善施,别号“给孤独”,建祗洹精舍之人。中印度乔萨罗国舍卫城之豪商,性慈善,好施孤独,故得此名。在王舍城听释迦牟尼佛说法,深归依之,请至其国,购太子祗多之园林,以赠释迦,使之说法。太子戏言,能以黄金布地方出让。须达多以金布地,而太子以祗树施之,此园遂因之而得名曰:“祗树给孤独园”。
11)比丘僧:出家男众称比丘,出家女众称比丘尼。比丘者,受具足戒之出家人通称比丘。译作乞士,除馑男,道士等。其义为:乞士,上于佛菩萨乞法以资慧命,下于万民乞衣食以种福田,故名乞士。破烦恼:以修圣道而能破烦恼也。怖魔:以出家剃头著染衣而令魔王、魔民恐怖,怖其能行正道,能入涅盘也。净持戒:以受持尽形寿净戒故名净持戒。除馑男:以其为众生种福田,令众生得福而除众生之饥馑也;又以其为众生布法,令众生慧命得法水以资养,除慧命之饥馑也。道士者,举凡修道之士皆可称为道士,古时不分,非比现时以道家修道之人为道士也。僧之意为“众”也,比丘僧,即比丘大众也。
12)大阿罗汉:阿罗汉,译作“杀贼”(杀烦恼之贼)、“应供”(以其果报大,当受人天供养)、“不生”(永断生死,不再受生)。断色界、无色界一切修惑,跳出三界,不再受生。未断尽前之位为“向”,已断尽者为“果”(此为无学果)。不生无生,诸漏已尽,无复烦恼,生尽行立,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,应受人天的供养,是声闻乘的最高果位。大阿罗汉,按圆瑛老法师在《首楞严经讲义》中所述,应为“外现声闻迹、内秘菩萨行”之早已了断分段生死、即将断尽变易生死之大菩萨也。
13)众所知识:“众”为天人大众。“知识”含二义:约天人大众而言,闻名仰德为“知”,见面聆教为“识”;约罗汉本身而言,“知”者,如实了知真如谛理,“识”者,博通识达唯识学之名相。
14)长老:德腊(腊为出家之年份)俱高的美称。分为三种:德高腊久,有修持者,位居众僧之上,称“上座”,亦称耆年长老;德学俱优,智慧深广,断惑证真者,称法性长老;福大缘广,为众推崇者,为福德长老。
15)舍利弗:又作舍利弗多,新作舍利弗多罗。舍利为母之名,古来二译:一为鸟名,译作秋鹭,以其母之眼如彼鸟故,或以其母之辩才如秋鹭故;一为“身”、“珠”,以其母之身形妙好,故名“身”,又其母之聪明在眼珠,故名“珠”。“弗”译作“子”。《法华文句》曰:“身子久成佛,号金龙陀,迹助释迦为右面智慧弟子。”《大智度论》云:“一切众生智,唯除佛世尊,欲比舍利弗,智慧及多闻,于十六分中,犹尚不及一。”
16)摩诃:梵语,译作大。“大”有三种:即愿大(愿作佛),行大(六度万行),度众生大(度尽一切众生也)。又有三种“大”:发心大,能发菩提大心也;精进大,能勇猛精进不止也;不退大,能得不退转之果位也。
17)目犍连:略作目连,新称摩诃没特迦罗,译作大赞颂、大莱茯根、大胡豆、大采菽等。佛十大弟子之一,称为神通第一。神通为定力所使,故配之于左方,为佛左面弟子。《智度论》云:“舍利弗是佛右面弟子,目犍连是佛左面弟子。”初与舍利弗同为六师外道之一人,颇精通教学,各领一百弟子。后闻佛说法,各领一百弟子皆归入佛门。
18)迦叶:具曰摩诃迦叶波,迦叶波译作龟或饮光,婆罗门种姓之一,名毕波罗,以其父母祷于毕波罗树神而生,故名。为大富长者之子,能舍大财,能修头陀之大行,为大人所识,故以大冠名,以异于十力、优楼频罗等之迦叶姓。龟之意,以其先代学道,灵龟负仙图而应,从德命族。饮光者,以古仙人身光焰涌,能令余光不现。此尊者之身光亦能映物,又能行头陀之行,于世尊十大弟子中,头陀行第一。又,世尊于灵鹫山拈花示众,众皆不识其意,独迦叶破颜微笑,佛故以正法眼藏、涅槃妙心传于迦叶,为禅门始祖。
19)迦旃延:佛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诃迦旃延子。迦旃延译曰剪剃、扇绳、好肩,婆罗门十姓中之一姓。辩才极好,善于文饰,能用文采修饰句子,所说之语文雅动听,令闻者欢喜。
20)俱希罗:又作拘瑟耻罗,罗汉名,译曰膝。《玄应音义》云:“俱瑟耻罗”,旧言俱希罗,译云膝也,言膝骨大也。此即舍利弗舅,长爪梵志是也。与其姐论议不如,愤而出家,作梵志,入南天竺国,始读经书,发誓不剪指爪,尽读诸经,故名长爪梵志。后学成返国,趣佛所,欲与舍利弗辩论,为佛所折服,断其邪见而得圣果。
21)离婆多:又云梨婆多、离曰,罗汉名,二十八宿中室宿之名,祈星而得之子。或名假和合,彼遇二鬼争尸,悟人身假和合之理而为出家得道之因缘也。佛弟子中坐禅第一、无倒乱第一。《增一阿含经》云:“坐禅入定,心不错乱,所谓离曰比丘是。”
22)周利盘陀伽:译作继道、小路。兄弟二人,父母旅行至中路生长子,称曰盘特。盘特者,路之义。后又于路上生一子,名周利盘特,小路也。兄聪明,弟愚钝。其兄教其半偈(二句)尚不能成诵,愧欲自尽。世尊化为树神劝化他,教他念“扫帚”二字,终于开悟,得阿罗汉果。于佛十大弟子中,义持第一。
23)难陀:有两个难陀,一名牧牛,译作善欢喜,亦名欣乐。因向佛问放牛十一事,知佛具一切智,出家获阿罗汉果。一名孙陀罗难陀,孙陀罗译曰艳,乃其妻之号,以彼有艳妻故。彼以有艳妻故,不乐出家,佛以方便化之,得阿罗汉。
24)阿难陀:即阿难,译作欢喜、庆喜,净饭王之子,提婆达多之弟,佛之从弟。十大弟子之一,生于佛成道之夜。二十五岁出家,从侍佛二十五年,受持一切佛法,在佛弟子中多闻第一。《增一阿含经》云:“我声闻中第一比丘,知时明物,所至无疑,记忆不忘,多闻广远,堪忍奉上,所谓阿难比丘是。”《法华文句》云:“正法念经,明三阿难:阿难陀,此云欢喜,持小乘藏;阿难跋陀,此云欢喜贤,受持杂藏;阿难娑伽,此云欢喜海,持佛藏。”
25)罗侯罗:旧作罗云,罗吼罗,新作曷罗怙罗,佛之嫡子,在胎六年,生于佛成道之夜,十五岁出家,后成阿罗汉果。佛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。后于法华会上回小向大,受“蹈七宝华如来”之记别。罗侯罗,秦言复障,复障之义,一是生时适逢阿修罗王障蚀月时;一是六年为母胎所障蔽;一是往昔作国王时,令独觉在山七日不得乞食,堕于地狱后,余报七年在母腹;一是往昔塞鼠穴故,住胎六年;一是昔年为国王,有仙人犯戒,欲就王忏悔,王耽五欲,令仙人六日在外不听忏悔,故令住胎六年。
26)乔梵波提:又作乔梵钵提,比丘名,译作牛口司、牛王、牛相等,佛十大弟子中解律第一。《法华文句》曰:“乔梵波提,此翻牛口司,《无量寿》称牛王,《增一》云牛迹。昔五百世,曾为牛王。牛著食后,恒事虚哨,余报未已,唼唼常嚼,时人称为牛口司。”闻释迦文佛及舍利弗、木连等皆入涅盘,亦于天上入禅定,身住虚空,放大光明,又出水火,手摩日月,现种种神变,说偈而入灭。
27)宾头卢颇罗堕:具曰宾头卢颇罗堕誓,略作宾头卢或宾头,十六罗汉中之第一宾头卢尊者也。永住于世,现白头长眉之相。名宾头卢,翻言“不动”;姓颇罗堕,翻言捷疾、利根、重瞳等,婆罗门十八姓中之一。原为拘舍弥城优陀延王之臣,王以其精勤,使之出家,证阿罗汉果。而对于白衣,妄弄神通,为佛呵责,不得住于阎浮提,使往西牛货洲。后阎浮四众思见之,白佛,佛听还,而不准其入于涅盘,使永住于南天之摩利山,度佛灭度后之众生。此尊者福田第一。
28)迦留陀夷:比丘名,译作起时、黑曜、黑光,婆罗门种,悉达太子在宫时之师,出家为比丘。《慈恩弥陀经疏》曰:“《增一阿含》云,迦留陀夷其身极黑,夜行乞食,时天大暗而至他家。天有闪电,彼家妇人,身正怀孕,于电光中见,谓是黑鬼,怖而堕胎。……如来知之,即敕比丘,从今以后,不得过中食。”
29)劫宾那:又作劫譬那、劫比拿,译曰房宿,乔萨罗国人,世尊之弟子,能知星宿,众僧中第一。其父母祷房星感子,故用房宿以名生身也。又言,此人在僧房中宿,如来知其根熟,乃化为老比丘,与同共宿,即于尔夜化令得道,故言房宿也。或云房星,房星现时生,故云房星。
30)薄拘罗:又作薄矩罗、薄俱罗等,译作善容、伟形。《玄应音义》云:“薄俱罗,此云善容,持一不杀戒,得五不死者也。”《智度论》云:“如薄拘罗阿罗汉,以一诃梨勒果药布施,九十一劫不堕恶道,受天人福乐,身常无病,末后身得阿罗汉道。”于比丘中长寿第一。《增一阿含经》云:“我声闻中第一比丘,寿命极长,终不中夭,所谓薄拘罗比丘是。”
31)阿那楼驮:旧称阿那律、阿那驮,译作如意、无贫,新称阿泥律陀,译曰无灭如意。佛十大弟子中天眼第一,为佛之从弟,迦毗罗城之释氏也,乃甘露饭王之子,佛之堂弟也。出家之初贪睡眠,佛诃之为畜生之类,闻责乃七日不眠,遂失明。佛悯其失明,遂教其“乐见照明金刚三昧”法门,可开天眼,后果得天眼通。《楞严经》云:“阿那律见阎浮提,如视掌中庵摩罗果。”初时阿那律极贫,一日止食一饭。后遇一辟支佛求施,忍一日之饥而供圣者,感得九十一小劫常在天上人间享受福乐,不受贫穷及诸不如意事,故名无贫、如意。
32)菩萨摩诃萨:菩萨,梵音“菩提萨缍”之简称也。“菩提”为觉,为道;“萨缍”为有情,为众生。又译作开士、高士、大士等,总名为求佛果之大乘众生,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者也。有自觉、觉他两义:于己,则上求佛道,上求菩提以自觉;于人,则下化众生,以菩提法觉、化众生也。故菩萨者,有觉悟之众生也;能觉悟众生之众生也。摩诃萨:摩诃萨缍的简称,译作大心,大众生,大有情。摩诃名大,萨名众生,即有作佛大心之众生也。“大”有三种:即愿大(愿作佛),行大(六度万行),度众生大(度尽一切众生也)。
33)文殊师利:新称曼殊室利。新旧有六译:一、《无量寿经》、《涅盘经》译作“妙德”;二、《无行经》译作“妙首”;三、《观察三昧经》、《大净法门经》译作“普首”;四、《阿目经》、《普超经》译作“濡首”;五、《无量门微密经》、《金刚璎珞经》译作“敬首”;六、《大日经》新译作“妙吉祥”。文殊或曼殊译作妙、敬、普;师利或室利译作头、德、吉祥。此菩萨与普贤菩萨为一对,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。文殊为七佛之师,三世皆为果上之如来:过去称“龙种上如来”,现在称“欢喜藏摩尼宝积佛”,未来称“普见佛”。一切菩萨皆号为法王子,而独称文殊者,以文殊德高于一切菩萨,为一切菩萨之首也。
34)法王子:佛于法自在,故称法王。《法华经 譬喻品》云:“我为法王,于法自在。”《维摩诘经》云:“已于诸法得自在,是故稽首此法王。”又,西藏喇嘛之职位,亦称法王,起自元世祖封八思巴为大宝法王。菩萨为生育于法王佛陀之家者,故总称曰法王子。经中多称文殊为法王子者,以其为释尊二胁士之上座,助佛教化之第一法子也。《大智度论》云:“佛为法王,菩萨入法正位乃至十地,故悉名王子,皆任为佛,如文殊也。”
35)阿逸多:即弥勒,新称弥帝隶,每怛哩,菩萨之姓,译作慈氏;名阿逸多,译作无能胜,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,绍释迦如来之佛位,为补处菩萨,今在兜率天内院,经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,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。此菩萨过去值佛修慈心三昧,故称慈氏。
36)乾陀诃提:又作乾陀呵昼,菩萨名,译曰香象。《玄应音义》云:“乾陀呵昼菩萨,新道称作香象菩萨是也。”又,乾陀诃提,华言“不休息”,以此菩萨愿行广大,常修六度万行,誓拔众生之苦,直至久远之未来,不休不息,故名。
37)常精进:此菩萨历经多生多劫,广修六度,视一切众生犹如自己,故到处说法度人。若众生冥顽不化,乃至打骂菩萨,菩萨以大悲心、大愿心,恒无弃舍,恒无退转,能拔众生之苦,能与众生之乐,从德立名,故名常精进菩萨。
38)释提桓因:全称释迦提桓因陀罗,释迦译作“能”,天帝之姓;提桓译作“天”;因陀罗译作“帝”,即“能天帝”也。住于须弥山顶上,忉利天(即三十三天)之主也。过去名阿摩揭陀,华云无毒害,即摩揭陀国过去帝释修因之处,有福德大智慧,知友三十三人皆修福德,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,阿摩揭陀为天主,三十二人为辅臣。曾为佛于拘毗罗国献牛头旃檀树造大讲堂。
39)诸天大众:诸天,含欲界天、色界天及无色界天三类。欲界天者,即六欲天,一、四天王天,二、忉利天,三、夜摩天,四、兜率天,五、乐变化天,六、他化自在天;色界天者,新称四静虑天,修初、二、三、四这四种禅所生的天。这四重天,每重又分成好几种,如初、二、三禅天各分三种,四禅天分九种,共十八种天,他们都有色身而无男女分别之相,称色界天;无色界天者,此界无形无色,唯以心识住于微妙禅定,分成四天,识无边处天、空无边处天、无所有处天及非想非非想处天。大众,即天龙八部、人非人等诸众。天龙八部者,天、龙为八部众为首之二众,故称天龙八部。八部者,天、龙、夜叉、乾达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呼洛迦。天:如上“诸天”所注。龙:有神力,能变化云雨,能护持佛法。夜叉:亦作药叉,译作能啖鬼,勇健,轻捷等,能飞行,能食人、伤人。复有罗刹,为其所属之鬼神众。乾达婆:亦作健达缚,译作香阴、香神、寻香,乐神名,不食酒肉,唯以香为食,侍奉帝释行奏乐之神。阿修罗:亦作阿素洛,阿苏罗,译作无端(貌丑也)、无酒(不饮酒)、非天(果报胜似天而非天,以其身在鬼道、畜生道中也),常与帝释作战。迦楼罗:又音译为揭路荼,旧译金翅鸟,新译妙翅鸟,以龙为食,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,阎浮提只容一足。紧那罗:亦作紧捺洛,旧译人非人、疑人,新译歌神,为天上乐神。似人而头上有角,人见之讶曰:“人耶?非人耶?”是故名曰:“人非人”。男则马首人身,能歌舞,女则貌美。摩呼洛迦:亦音译为莫呼洛伽、摩候罗迦,译作大蟒神,亦乐神之类,其形人身而蛇首也。人非人:人非人有二种解释:一即紧那罗;一则指人及非人也。非人为除人类以外之一切有形(如动物界人能见之者)无形(如天神之类人所不能见者)之众生。
40)佛土:佛所住的国土,佛所教化的领土。它有净土、秽土、报土、法性土等区别。所谓土就是安身之所。法性土是理土,即真土,是真佛所住之土,实际上不是土。受用土是报土,是佛的福报享受的乐土。法性土、报土都是净土。他受用土,是对初地以上菩萨示现的净土。变化土是为初地以下的菩萨及一切众生示现的国土,亦称秽土。通常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之化境,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广恰等于第四禅天,且成坏同时。
41)栏循:就是走廊边的栏杆、扶手。竖的是栏,横的是。“循”音循。
42)罗网:连缀宝珠为网,以作庄严之具者。帝释殿前之罗网,谓之帝网。《法华经》云:“真珠罗网张设其上。”《无量寿经》云:“道场树高四百万里,……珍妙罗网,罗复其上。”
43)行树:指极乐国土以七宝所成之宝树,“行行相值,茎茎相望,枝叶相向,华实相当”(《无量寿经》语),既整齐美观,又具诸功德,令见者、闻者,乃至触者、食者,皆得无量之益也。
44)四宝: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也。详见下注。
45)周匝:周者,四周、周围;匝者,围绕,围转也。
46)七宝:七宝有多种说法。《无量寿经》中说:“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、珊瑚、玛瑙、砗磲”;《法华经》中说:“金、银、琉璃、砗磲、玛瑙、真珠、玫瑰”;《般若经》中说:“金、银、琉璃、砗磲、玛瑙、琥珀、珊瑚。”注意,此处唯以娑婆世界之宝比喻极乐净土之物,而净土之万物,一一皆由无量清净功德所化成,“微妙香洁”,非此间之宝所可形容其万一也。
47)八功德水:极乐国土七宝池中及须弥山七金山之内海,皆盈满八功德水。《称赞净土经》曰:“何等名为八功德水?一者澄净,二者清冷,三者甘美,四者轻软,五者润泽,六者安和,七者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,八者饮已定能长养诸根四大增益。
48)琉璃:亦作琉黎,一种矿石质有色半透明材料。颜师古注引《魏略》:”大秦国出赤、白、黑、黄、青、绿、缥、绀、红、紫十种琉璃。琉璃,梵音,秦言“金色宝”,出于波罗奈城外之“不远山”,故又云“不远宝”。
49)玻璃:此为梵语音,非现在所谓之玻璃。又作颇黎,新译作颇置迦、娑颇致迦、塞波致迦等,相当于此方之水精(晶)。汉译作水晶,有紫、白、红、碧四色。《玄应音义》曰:“颇黎,西国宝名也,此云水玉,或云白珠。”《大论》云:“此宝出山石窟中,过千年,冰化为颇黎珠。”《慧苑音义》云此宝:“形如水精,光莹精妙于水精,有黄、碧、紫、白四色差别。”
50)砗磲:《慧苑音义》曰:“梵音正云牟娑罗揭婆。牟娑罗,此云'胜';揭婆,此云'藏'。”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云:“案韵会云,车渠,海中大贝,背上垄文,如车轮之渠。”后人以“石”加字旁,成“砗磲”。
51)赤珠:又称赤真珠,出海中,此珠极贵。此赤珠非是珊瑚,莫错会也。
52)玛瑙:矿物名,玉髓之一,即具有不同颜色而呈带状分布之玉髓。可作精密仪器之轴承、耐磨器皿(如玛瑙乳钵)及装饰材料。
53)车轮:非此世界之车轮,乃指转轮圣王之轮宝,故大至“或一由旬,乃至或百千由旬”(《无量寿经》语)。由旬,是里程数,是帝王在一天中行军的路程,上由旬六十里,中由旬五十里,下由旬四十里。以车轮喻莲花,更喻莲花之功德:轮有运载之功,莲花有接引众生往生净土之功;轮有碾碎之德,莲花有断除众生烦恼之惑业,出离生死之苦海之德也。
54)微妙香洁:此四字极表极乐国土莲花之妙也。“微”,万法本体幽深玄远称为“微”。又,“微”者,质而非形,乃极微细之质,无形相之阻也。“妙”者,不可思议称为“妙”。又,“妙”者,无轻无重,无阻无碍曰妙。因万法之本体幽深玄妙,非语言思量所能表者,故称“微妙”。“香”,指极乐国土莲华之清香,更指极乐国土以佛之无量功德及莲池圣众历劫所修之无量功德庄严,所发之清净功德香也;“洁”,指极乐国土万事万物,既无形阻,自当洁净无埃,更指极乐国土众生心净则国土洁净也。
55)成就:成功的意思。这里指修习善根至于功德圆满而言。
56)功德:功,福利的功能,有这功能才得福利,称为善行之德,故称功德。德,即得,修功而有所得,称为德。施物名功,归己曰德。恶尽为功,善满曰德。
57)庄严:以善美饰国土或以功德饰依身云庄严。又,以恶事积身亦云庄严,如《观无量寿经》云:“以诸恶业而自庄严。”有四种庄严:戒、定、慧、陀罗尼(持善不失,持恶不生也。有法、义、咒、忍四种陀罗尼)。
58)天乐:有二种解释:乐,音“越”,作音乐解时,指天人之伎乐,即天人所演奏之高超美妙之音乐也。乐,音“肋”,作快乐解时,指修十善业者生天上而受种种殊妙之乐。经中所述乃前者之解也。
59)昼夜六时:指一昼夜之六个时分也。六时为:晨朝(初日分)、日中(中日分)、日没(后日分)、初夜(分)、中夜(分)、后夜(分),这六个时分也。依现代时间算:“初日分”为清晨六时至早十时,“中日分”为早十时至午后二时,“后日分”为午后二时至午后六时,“初夜分”为午后(晚)六时至晚十时,“中夜分”为晚十时至午夜二时,“后夜分”为午夜二时至清晨六时。注意,极乐国土以其光明彻照,本无昼夜之分,为顺此方习俗,故作此六时之分。依《无量寿经》之义,当知实以花开花合,散花收花而知六时之别也。
60)雨天曼陀罗华:“雨”,在此为动词,作下、落讲。“天曼陀罗华”,天上之曼陀罗华也。曼陀罗,花名,译作圆花、白团花、适意花、悦意花等。《慧苑音义》云:“曼陀罗华,此云悦意花,又曰杂色花,亦云柔软花,亦云天妙花。”曼陀罗华为一年生草,茎直上,高四五尺,叶作卵形,常有缺刻。夏日开大紫花,有漏斗形之合瓣花冠,边缘五裂,实为裂果,面生多刺,性有毒。以其叶杂烟草中同吸,能止咳嗽,过量则能致死。
61)衣绒:绒,音“革”,长衣之下襟。柳宗元《送文畅上人序》:“然后蔑衣绒”之赠,委财施之会不顾矣。“衣绒”,以衣之下襟兜花而供养,引伸为携盛花之具以供佛也。
62)妙华:即极乐国土中之莲花及天飘之仙花也。花而称妙,具此众义:不可思议、绝待(远离二边相对)、无等、无上、精微深远等。又,妙者,乃一事物中,同具即假、即空、即中三观之义也。又,复具极乐莲花种种之妙,如:花果同时(喻因果同时)、微妙香洁(如上注所述)等义,故称妙华也。
63)供养:进财为供,摄资为养。即捐赠钱财为供,捐献生活用具为养。为资养三宝而供奉的灯、香、花、果、衣、食、资财等,称为供养。这种供养称为财供养或利供养。供养有三种:一是财供养,如上所说;一是敬供养,恭敬、赞叹也是一种供养。一是法供养,说法或依教奉行,利益众生称法供养,一切供养中,法供养最上,以此供养出生诸佛也。
以上的内容就是阿弥陀经的注解,只要我们能够坚持的诵读,和用心的感受就是能够知道阿弥陀经中都讲解了什么内容,以及知道自己念诵阿弥陀经的好处有哪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