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弥陀经结缘网
标题

三长两短造句七则

来源:阿弥陀经结缘网作者:时间:2022-10-14 08:21:52
三长两短造句七则语义说明:比喻意外的变故,一般多指意外死亡。使用类别:用在「灾祸变故」的表述上。三长两短造句:01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,我该怎么办呢?02我把人交

阿弥陀经是佛教的经典经文,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文,我们修持阿弥陀经对我们有很大的益处,可以让我们获得无量的功德。但阿弥陀经是很难理解的。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,佛说阿弥陀经详解。

\

我们受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。《佛说阿弥陀经》实际也是大乘究竟了义法,是一佛乘。为什么说也是一佛乘呢?佛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开示,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一切诸佛都称扬赞叹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一切的本性,一切的佛成佛,最后都是成的阿弥陀佛。从现象上显现,从人这个位置所谓的成佛,实际是阿弥陀佛的化现,阿弥陀佛就是法身佛,法身佛是不来不去,不生不灭的,法身佛是无所不在的,所以十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,称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,光中极尊。那么,我们受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心。我们要相信佛所宣说的净土和极乐世界,我们要往生到净土和极乐世界,就是要回归我们的自性。如果绝对相信净土和极乐世界,在决定相信阿弥陀佛的这一念上,我们的心就已经到了净土,到了阿弥陀佛那里。这要自己看看自己的心,观察自己的心,是不是绝对相信,是不是绝对愿意到这个净土和极乐。如果决定相信佛所宣说的极乐世界,绝对相信阿弥陀佛,绝对愿意到这个净土和极乐世界,那就一定会得到阿弥陀佛以及诸佛、诸大菩萨的接引,那就丝毫不用怀疑了。所以,祖师曾经开示,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,能不能往生就是信不信,是不是真的愿意,就决定了到底能不能往生。品位高低,那就要看行的圆不圆满。所以,如果我们决定相信极乐世界,决定相信阿弥陀佛,决定相信并愿意到净土和极乐世界,那往生净土就没有问题,因为众生有求,佛会有应。 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,是度一切众生到极乐世界,到净土。佛是真实语,关键在于我们信不信。所以,我们首先应当解决的是信和愿的问题,然后就要解决行的问题。净土法门就是信愿行,如果信愿行具足,就会成就佛道,就可以决定到净土、到极乐世界。净土法门讲到极乐世界,讲到往生品位的时候有四土:一是凡圣同居土,二是方便有余土,三是实报庄严土,四是常寂光净土。究竟在佛的常寂光净土,是一佛乘的,是唯一佛乘,无有余乘,是没有二和三的,何况四呢?但是在众生往生到净土这个位置上,是有差别的,我们大体上对这个四土做一个简要的描述,关于净土和极乐世界,佛陀在经典里有过详细的描述。当然在《佛说阿弥陀经》中,也有精当的描述。佛经语深,要依义不依语,依智不依识,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。一般而言,如果往生的是凡圣同居土,就是在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,临命终时,相信净土,相信阿弥陀佛,但对这个世间并没有真正放下,在这个世间还有牵挂,那就是在凡圣同居土。在佛的究竟净土里一切都是清净的,也就是说十法界包括三界六道都是佛的净土,因为佛不住相。当我们决定相信阿弥陀佛的时候,我们就进入了佛的净土。如果不相信佛,三恶业具足就是三恶道,在佛那儿是没有的,是众生自造的。如果生在三善道,那就是具备了在佛法中所描述的善偏多,恶少,因为是着在相上的,所以就生在三善道。实际三善道也没有出佛的净土,乃至于声闻缘觉菩萨佛显现的这个相,就是所谓的四圣法界,还是在阿弥陀佛的净土,没有出去,所以十法界都是佛的净土。在凡圣同居土,就是对这个世间并没有彻底的放下,或者叫在佛的净土的边上。那么什么是方便有余土呢?厌离这个世间,万缘放下,入所谓的空,这个是二乘人的修法,然后佛引导念佛往生净土,他愿意念佛往生净土,把这个世间通通放下,命终之后就到了方便有余土。为什么叫方便有余土呢?是因为他偏空,色异空,他离开当下的显现,六根清净是人我空,到方便有余土。什么是实报庄严土呢?所谓实报庄严土是菩萨的国土,菩萨的净土。菩萨通达空性,在相即空,就在当下的这个相上,他就了达一切皆空,没有生灭,然后起行,来度化众生进入佛的净土,进入极乐世界。他在自解脱的同时,行菩萨道,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净土,解脱生死轮回,到达极乐世界。菩萨是无我的,菩萨道行圆满就成佛了。所以,菩萨和佛完全是一个心,但是在显现上没能像佛那样达到究竟的圆满。什么是常寂光净土呢?这是佛的净土,是尽虚空遍法界的,就是无量光、无量寿、无量觉,已经觉圆满了,在无我上达到了绝对,这个无我不要认为是啥也没有,它是一切。如果从阿弥陀佛的净土和佛所描述的极乐世界这个角度来说,一切的显现以及未显现都是佛的净土,都是常寂光净土,因为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所不到,照十方国无有障碍,那也就意味着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是尽虚空遍法界的。如果阿弥陀佛的无量光照十方国无有障碍,那一切的显现实际就都是佛的化现,人迷了不知道,一切的显现都是如来的示现。在人这个位置上,不知道一切都是佛的化现,佛知道。佛陀开示:菩萨要修行,要信愿行,要恒顺一切众生,恒顺满了,就成佛,面见阿弥陀佛。诸位,我们受持过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第九大愿,恒顺一切众生就是恒顺诸佛,令一切众生欢喜就是令诸佛如来欢喜。佛经语深,在佛那个位置上,他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所以修行者就应当视一切众生为佛。这有经为证,这也是净土法门的五经之一,如果不按照这个修行,是不能究竟成佛的,如果在心上还有众生,那就没有到佛的位。因为佛眼里是没有众生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一切法空,一切法平等。《心经》里佛陀开示: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诸法空相。就是一切法、一切相当体都是空,空就没有生灭。在凡夫的位上看到生灭,这是妄想。认为现象是真实的有就是长眼翳了,有眼病了。所以佛陀在《楞严经》里开示:阿难,你看见这个世界,你看见我,看见你自己,看见十类众生,全是见眚。眚就是黑眼仁长白点,叫眼翳,往空中看,就会看见空中有影像,叫虚空花。实际虚空没有花,认为一切是真实的有就是得眼病了。佛说一切都是虚空花,都是自性的幻化。在《圆觉经》里文殊菩萨祈请佛陀:如来因地是什么?佛陀就直着开示,一切众生虚妄地认为,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就是我,叫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自心相,认为外界显现的一切事物是真实的有,这通通是眼病。佛陀就开示:虚空本来就没有花,黑眼仁长白点,往空中看有个东西,有个影,有个花,用手去抓,没有的。现在看到的人事物,包括我们自己都不是真的。一切法空,都是不生不灭的本如来性。所以佛的三法印,核心就是诸法无我,一切事物没有自我,有我是第一妄想,在妄想中分别就产生了无量的妄想,然后又执着放不掉,就出现了烦恼、痛苦,那就造成了三界六道和生死轮回。所以经常会听到法师们开示:看破。什么叫看破?一切的相不是相是空,一切没有来去生灭,这就叫看破。不把相当成真实的有,不妄想分别添加对错是非有无等这样两边的观念,那就没有妄分别。如果纠结在相和事上,就是妄想分别,如果撒不开就变成了执着,那三界六道就等着你了,三界六道和生死就被我们造出来了,本来是没有的。所以,佛的世界是清静的,心净佛土净。佛陀在《金刚经》中是这么开示的:随其心净则佛土净。心清净就到净土,佛的世界就是清净的圆满。也就是说,我们修行,要想进入佛的净土,就要深信切愿,按照佛所开示的来落实。绝对相信,一切现象当体是空的,没有来去生灭,是心是佛称之为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。明白了一切法空没有生灭,就是花开见佛,那就叫悟到了无生。也就是说绝对相信当下一切显现的相都是空的,根本没有来去生灭,那就是清净性。花开见佛,见空性就叫见佛,就是明白一切都是空的,没有生灭。不要离开当下的相再去找空,因为色即是空,相本空,这样信就是立地的,就叫当下往生净土了。明白了这个,就能明白“生者决定生,去者实不去”的真谛了。因为是心是佛,佛在净土,当下我们知道相不是相,都是空的,对相没有意见了,那心和佛是一个,是没有来去生灭的,佛没有来去生灭。明心没有来去生灭的,那就决定生,决定净土。什么叫去者实不去呢?人的身体是保不住的,为啥呢?本来就是假相,从究竟上仔细观察,虚空花不是真实的有,本来都没有,就是一性,就是阿弥陀佛,一切的本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,所以称之为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。是心是佛,是心做佛,心外无佛。明白了这个之后,就不要到心外再去找佛了,如果再到心外去找佛,就叫外道了。实际一切法就是一个心,相不是相,就一个心。到心外去找佛,在相上找佛,即便看见了,那个佛也是化佛,不是真的法身佛。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都是幻生幻灭的,我们在座的各位,大都有体验,念佛的时候,有的时候能看见佛相,但那个佛相是呆不住的,他是从自性、从佛的心上化出来的,是化佛,实际自性有无量的显现。法身佛是没有形象的,看不见,也摸不着,一切佛究竟成佛,都成这个法身佛。显现出来的相都是法身佛的一个幻化,化出来的,报化非真佛,亦非说法者。注意观察,佛在《金刚经》里开示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见相不是相,本性就是佛就是如来,实际就是见着自己的本性了,本性就是佛就是如来。不是具体的什么相了,什么样子了,不是这样的。这个所谓的如来,不来也不去,不生也不灭,不增也不减,就是我们的自性。佛怎么见?佛陀说不能以色见,不能以音声求。若以相见,以音声求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不能说这个相是佛,不能这样说。因为这个相是幻生幻灭的假相,从佛那个位置观察,那是一个空相,一切就是一个心。不可以音声求这个佛,为什么呢?音声也是刹那生灭的。所以佛陀开示:若以相见,以音声求这个人行的是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若以相见以音声求,就不能见到如来,就是不能见到真佛了,就是见不到自性了。相是假相,是幻相,不能当真实有的。今天,如果听的明白,就是花开见佛的,心当下在净土。就不用担心命终到不了净土和极乐世界了。如果绝对有悟性,一刹那知道相不是相,是空的,心是不死的,心就是佛,当下已经往生到净土了。那这个我已经不是我了,相在这,心和佛在一起呢,和佛是一个心,这就叫花开见佛悟无生,当下就知道一切没有生灭。看见的生灭实际本来就是虚空花,本没有生灭,显现着也没有生灭,因为这个相本来就没有,相不是这个相。就像水中的影子,看水中任何的影子,那个位置全都是水,不管显现什么相,观察观察,水里所有的影子,不管什么影子,看着好像有,实际影子不是影子,全是水。看见镜子里有相,到镜子前面照照,去摸摸那个镜子,实际没有影子,没有相,就是一块镜子,但你就看见镜子里有相,你往左动动,影子随你往左动动,你往右动动,影子随你往右动动。你摸摸镜子,好像有影子,实际就是镜子。现在这个世界显现的一切相都不是这个相都是那个水中的影子,镜中的相,空中的花。实际一切就是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。称之为一性如来体皆同,有时也称之为本如来妙真如性。千差万别的事物也仍然都是一性,称之为空性、清净性、平等性。这个空、清净、平等,不要离开当下相去找,当下相在,相不是相就是不生不灭的本性,就是阿弥陀佛,也叫自性佛, 所以我们受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一定要正解如来真实义。这样,正如祖师所开示:生者决定生,去者实不去。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,在受持的当下心就到了净土。

皈依有二重含义,第一重含义是我依靠佛,第二重含义是无我。我皈依佛了就没有我,若有我,我是我,佛是佛,那显然没有真皈依。皈依佛了就知道没有我,没有我,全体成佛。因为诸法无我,一切法都没有自我,一切全是虚空花。皈依的当下就和佛是一心,皈依佛的那个心就是佛。所以,释迦牟尼佛相上显现叫释迦牟尼佛,实际就是阿弥陀佛的化现,到这个世界示现一下,接引众生回归本性,成佛。一切佛都是阿弥陀佛的示现,都是到这个世界示现一下,接引一切众生回归本性,成佛。所以在《妙法莲花经》中佛陀开示: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,欲令众生开佛知见,使得清净故,出现于世;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,出现于世;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,出现于世;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,出现于世。舍利弗,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。诸佛如来言无虚妄,唯一佛乘,无有余乘。

\

佛是无所不在的,当我们南无佛的时候,佛当下就加持,一丝一毫也没有间隔。一定要相信,总念佛,佛就总加持,那就必定成佛。因为一切都是佛的世界,佛和一切都没有距离,阿弥陀佛无量光照十方国无有障碍,能说哪里没有佛吗?佛是无所不在的,并且我们的本性和佛也是一个。要看破这个相是假相是空的,本来就没有,那和阿弥陀佛就没有丝毫的距离,一切就没有来去生灭,知道是心是佛,一切就是一心,就不会妄想分别执着一切现象的是非、对错、好坏、应当不应当了,就秘密成就了净土和极乐,实际心上是没有密的。

\

听闻受持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实际就是佛直接把我们加持到佛的净土里去,一定要相信。现在我们谛听就好了。受持佛的经,记住,不论将来受持佛的哪部经,要相信当下听闻这部经的时候,或者受持这部经的时候,就是佛在面对着我们讲法,要有这种视佛的经为佛的心来受持佛的经,得利是最大的。这样,佛宣说的通通能清楚,因为一心听的时候,就等于和佛一个心,佛是全都觉知的,佛有一切智慧。用清净的心接受佛的教法,那个心和佛是一个。所以,在佛的经里,佛的弟子随着佛都是谛听,全成佛,都成就了这个不生不灭的道。我们听经闻法,就等于在佛的法会上,要用真诚的、清净的心,一心谛听。这样就能和佛一个心,是心是佛。佛心才能成佛,不是佛的心不能成佛,要随顺佛的心,成就净土和极乐,成就不生不灭的佛道。

佛说阿弥陀经详解对阿弥陀经做了非常细致的解释,让我们在学习佛说阿弥陀经的时候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。

相关推荐
热点栏目
推荐阅读
想见读书头已白,隔溪猿哭 想见读书头已白,隔溪猿哭

想见读书头已白,隔溪猿哭瘴溪藤。古诗原文[挑错/...

想得此时情切,泪沾红袖黦 想得此时情切,泪沾红袖黦

想得此时情切,泪沾红袖黦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...

想边鸿孤唳,砌蛩私语。_1 想边鸿孤唳,砌蛩私语。_1

想边鸿孤唳,砌蛩私语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 宋...

想文君望久,倚竹愁生步罗 想文君望久,倚竹愁生步罗

想文君望久,倚竹愁生步罗袜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...

想当年、空运筹决战,图王 想当年、空运筹决战,图王

想当年、空运筹决战,图王取霸无休。古诗原文[挑错...

最新文章
意少一字则义阙,句长一言 意少一字则义阙,句长一言

意少一字则义阙,句长一言则辞妨...

愁烦中具潇洒襟怀,满抱皆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,满抱皆

愁烦中具潇洒襟怀,满抱皆春风和气;暗昧处见光明...

愔愔坊陌人家,定巢燕子, 愔愔坊陌人家,定巢燕子,

愔愔坊陌人家,定巢燕子,归来旧处。古诗原文[挑错...

意欲捕鸣蝉,忽然闭口立。 意欲捕鸣蝉,忽然闭口立。

意欲捕鸣蝉,忽然闭口立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出自...

意粗性躁,一事无成。心平 意粗性躁,一事无成。心平

意粗性躁,一事无成。心平气和,千祥骈集。古诗原...

愁望春归,春到更无绪。 愁望春归,春到更无绪。

愁望春归,春到更无绪。...

愔愔坊陌人家,定巢燕子, 愔愔坊陌人家,定巢燕子,

愔愔坊陌人家,定巢燕子,归来旧处。古诗原文[挑错...

愚之患,在必自用。 愚之患,在必自用。

愚之患,在必自用。古诗原文[挑错/完善]愚之患,在...

愁烦中具潇洒襟怀,满抱皆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,满抱皆

愁烦中具潇洒襟怀,满抱皆春风和气...

愚者易蔽也,不肖者易惧也 愚者易蔽也,不肖者易惧也

愚者易蔽也,不肖者易惧也,贪者易诱也古诗原文[挑...

友情链接

手机版 网站地图